新竹市提出了輕軌建設計畫,但這項計畫真的能有效緩解交通問題嗎?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新竹輕軌的背景、挑戰與未來展望。
新竹市,這座以科技聞名的城市,近年來面臨著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隨著市區發展加速,交通瓶頸已成為市民們日常生活的一大困擾。
台灣捷運建設的兩條路徑
台灣的捷運建設主要有兩條路徑:一是地方政府自行籌資,二是向中央政府申請補助。由於台灣在上世紀末將營業稅由地方稅改制為國稅,加上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安排,地方政府自行籌資的路徑幾乎無法實現。就算是台灣的六都,也都只能選擇向中央申請補助的方式來進行捷運建設。更何況,省轄市的新竹市在這方面的挑戰更為嚴峻。
交通部的補助計畫
目前,交通部對於捷運建設的補助只有一套標準,並未對重運量捷運、中運量捷運或輕軌進行區分。申請中央補助的首要門檻是大眾運輸的市佔率必須達到5%。根據舊資料,這個標準並不過於嚴苛,台灣三分之二的地區都能夠符合這一要求。然而,地方政府仍需證明能夠在30年內賺回捷運建設費用的25%。這項要求就像是銀行評估貸款能力,地方政府若無法在30年內賺回這部分費用,就得自己籌措資金或者放棄建設。
新竹市的輕軌挑戰
對於新竹市來說,如何在30年內賺回25%建設費用是一個重大挑戰。由於新竹市的稅收來源有限,主要依賴中央分配的經費或靠房地產稅收。根據中興工程顧問的報告,新竹市需要通過兩種主要方式來實現30年賺回25%的目標:一是土地開發,二是租稅增額。
輕軌與其他交通系統的區別
在交通部的標準中,輕軌的定義是根據每小時的運輸人數來劃分的,而非速度。台灣的輕軌系統,例如淡海輕軌和高雄輕軌,在某些區段會有較快的運行速度,但大部份區段因為安全考量而限速較低。輕軌系統的主要優勢在於操作技術要求較低,相對容易增加班次。
不同於高運量捷運,中運量捷運和輕軌系統的設計更為靈活。例如,桃園機場的自動導引車系統(AGT)就是一個輕軌的例子,雖然它的設計上限接近中運量,但由於班距較長,因此被視為輕軌。相反,台北捷運則在尖峰時間提供高運量捷運的服務水準。
新竹輕軌的土地開發潛力
新竹市的輕軌計畫涵蓋了三個主要的土地開發重點:
-
新莊車站:這裡將成為新竹市東區輕軌的核心樞紐,站前有30米寬的關新路,預期將會帶來顯著的土地開發收益。
-
動物園停車場:目前這裡是平面停車場,開發後將增加更多停車位,並且輕軌系統可以方便周邊居民的出行。
-
新竹機務段:這裡曾經是台灣北部通勤電車維修基地,現有土地等待開發,未來可轉換為台鐵、客運、公車的轉運站。
這些土地開發點不僅能提升新竹市的土地價值,也能增加市政府的稅收來源。然而,具體的開發效益和稅收增益仍需進一步精算。
交通需求的解決方案
新竹市的交通需求可以分為假日需求、上學日需求和上班日需求。輕軌系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這些需求:
- 假日需求:輕軌可以方便周末外出和旅遊的人群,並提供對清交大的學生及剛到竹科工作年輕人的便利。
- 上學日需求:對於國高中生,輕軌搭配UBike能夠有效緩解家長接送壓力。
- 上班日需求:輕軌能夠分散通往山上少數路廊的交通流量,尤其是在高峰時段。
結語
新竹輕軌計畫無疑是科技新城對於解決交通問題的重要一步。雖然面臨30年內賺回25%的挑戰,但透過有效的土地開發和稅收增益,新竹市有望實現這一目標。最終,輕軌系統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於其建設和營運的具體實施,也取決於市民和政府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交通工具來改善整體交通狀況。
而輕軌相較公車的最大優勢在於操作人員的技術與年資要求,其他優勢就沒那麼顯著。
對於這項計畫,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觀點!